草鴞保育行動
東方草鴞(Tyto longimembris)分布於東亞和澳洲,臺灣為指名亞種(T.l. pithecops)
(del Hoyo et al. 1999),主要棲息於平地至淺山丘陵之草生地,由於晝伏夜出,習性相當隱密而不為人所知。和其牠貓頭鷹最大的不同處是築巢在地面的草叢中,因而得名;因臉型似猴子,又名「猴面鷹」。
東方草鴞在臺灣屬於相當罕見的稀有留鳥(方偉宏,1999),是國際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內所指名亟需保育的珍貴物種,同時被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由於平地至丘陵之草生地帶開發嚴重,使得草鴞棲息地快速地消失,再加上滅鼠藥的二次毒害,還有鳥網跟獸鋏等獵具之危害,瀕絕的草鴞面臨著更多威脅。
高雄市中寮山地區在2003-2005年連續觀察到東方草鴞的繁殖育雛情形,是全台灣首次發現野外繁殖巢位的地點,由於中寮山的發現,使我們對草鴞巢位的組成和棲地營造有了基礎瞭解,這個發現後來促成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內圈養的草鴞成功繁殖,具有特殊的代表性和指標意義。
2003-2005年我們總共發現三個巢,其中有5隻幼鳥順利離巢,另外有8隻個體可能因誤食毒老鼠而死亡!2005-2010年,我們的調查沒有發現任何個體或巢位的記錄,但是在訪談當地人中瞭解到2008-2009年都還有個體和繁殖的巢位。
為了瞭解中寮山及高雄其他地區還有沒有草鴞?有多少隻?如何降低族群滅絕的因素?我們必須進行即刻的野外調查和資料收集,以採取後續的保育措施!
2010年12月21日高雄鳥會第十一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通過「推動草鴞保育計畫」,決議開始籌募草鴞保育基金,進行長期野外調查、復育和保育宣導工作~包括:草鴞巢位監控、生態監測、成立巡守隊、社區及校園保育宣導、社區培力、草鴞繪畫比賽、棲地營造、紀錄片拍攝…等;2011年9月30日和林務局共同主辦〈草鴞保育論壇〉、每年召開「草鴞保育行動平台專家會議」,希望匯集各界及學者專家的意見,共同來探討、擬出具體的草鴞保育行動方案;由於各界的努力,促使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2015年停辦全國滅鼠週活動,挽救草鴞族群免於遭受滅鼠藥的毒害;林務局也編列相關預算,支持各項草鴞的研究調查計畫。
之後,高雄鳥會又陸續於燕巢區、橋頭區發現草鴞巢位,於是2017年向國產署認養燕巢19筆國有非公用土地3公頃至今;2021年又向南區科學園區高雄園區(路竹科學園區)認養「綠21」綠地5.5公頃,以營造及維護草鴞棲地的自然環境。
在鳥會的努力倡議下,公私部門開始了此一臺灣最瀕危鳥類的保育之路。鳥網、滅鼠藥和棲地的消失,依然是草鴞最大的威脅,需要大家一起持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