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滯洪池鳥類生態調查與棲地營造計畫
一、高雄市滯洪池鳥類生態調查
2019年5月-2020年4月高雄鳥會執行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滯洪池生態調查計畫,於高雄地區前峰子、典寶溪A區、典寶溪B區、北屋、獅龍溪、鳳山圳、山仔頂溝以及柴山等八座滯洪池,進行為期一年的鳥類生態調查,並透過教育宣導和戶外觀察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滯洪池,以瞭解滯洪池除了在水資源利用上可暫時儲水、進行雨水回收、減緩洪水的功能外,平時還可作為休閒運動的場所,而所種植的植栽不僅有環境綠美化的效果,亦可提供生物覓食、棲息之地,發揮其多功能價值。
統計一年下來八座滯洪池共記錄37科94種鳥類,其中二級保育類7科12種(黑翅鳶、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魚鷹、灰面鵟鷹、紅隼、水雉、彩鷸、黃鸝、臺灣畫眉、臺灣八哥),以日行性猛禽為主,主要分布於前峰子、典寶溪B區及柴山滯洪池。三級保育鳥類2科2種(紅尾伯勞、燕鴴),以紅尾伯勞最為常見,在八座滯洪池皆有出現。
特有種則有4科4種(五色鳥、小彎嘴、臺灣竹雞、臺灣畫眉),以五色鳥最常見,其餘特有種鳥類主要分布於獅龍溪和柴山滯洪池。外來種有5科10種,以八哥科的鳥種及數量為最多,主要有5種(白尾八哥、家八哥、栗尾椋鳥、黑領椋鳥、輝椋鳥),其中家八哥在典寶溪B區滯洪池的族群數量最為龐大,單次調查最高可達214隻次。其次為人為放養的觀賞鳥雁鴨科2種(綠頭鴨、番鴨)、鳩鴿科1種(野鴿)、鴉科1種(喜鵲)、梅花雀科1種(白喉文鳥)。
在各科鳥種數中,以鷺科鳥類11種為最多,佔11.7%(n=94),主要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頭鷺、黃小鷺、栗小鷺、夜鷺、蒼鷺、紫鷺、池鷺、綠簑鷺。其次為鷸科8種,佔8.5%(n=94),主要有磯鷸、鷹斑鷸、青足鷸、小青足鷸、黃足鷸、田鷸、彩鷸、白腰草鷸。位居第三者為雁鴨科、鷹科和八哥科各有6種,各佔6.4%(n=94),分別為雁鴨科的綠頭鴨、花嘴鴨、小水鴨、琵嘴鴨、尖尾鴨、番鴨;鷹科的黑翅鳶、大冠鷲、松雀鷹、鳳頭蒼鷹、魚鷹、灰面鵟鷹;八哥科的臺灣八哥、白尾八哥、家八哥、栗尾椋鳥、黑領椋鳥、輝椋鳥等。
一年四季皆可觀察到的鳥種有20科34種,佔36.1%(n=94),主要以鷺科7種(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頭鷺、黃小鷺、夜鷺、蒼鷺)為主,其次為鳩鴿科(野鴿、珠頸斑鳩、紅鳩)、燕科(家燕、洋燕、赤腰燕),以及扇尾鶯科(褐頭鷦鶯、灰頭鷦鶯、棕扇尾鶯)各3種,各佔3.2%(n=94)。
八座滯洪池平均調查到鳥種數為41.6±11.8(n=8)種,以典寶溪B區滯洪池調查到59種為最多,調查期間不時會出現稀有鳥種,如紫鷺、黑喉鴝、水雉、黃鸝、緋秧雞等,鳥種豐富多元。其次為獅龍溪滯洪池54種,最少為北屋滯洪池24種。
二、典寶溪滯洪池B區棲地營造試驗計畫
典寶溪滯洪池面積42公頃,預估蓄洪量為105萬噸,由多個水池所組成,對於大岡山地區水患的紓解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於面積廣大,人為干擾少,生態堪稱豐富,也成為民眾休閒運動的好去處。2020年調查到59種鳥類,其中二級保育鳥種有4種(黑翅鳶、水雉、彩鷸、黃鸝),三級保育鳥類1種(紅尾伯勞),而特有種則有1種(五色鳥)。
由於水雉在此出現,而水域卻缺乏大型浮葉植物可作為覓食與築巢利用;因此在2021年向水利局提出浮葉植物的種植試驗,進而觀察在景觀與棲地地改變後,鳥類利用與棲息的狀況。
本計畫於2021年5月6日種植了印度莕菜100株及菱角600株,然而因2021年前期遇百年大旱,5月下旬種植試驗區幾乎完全乾涸,僅有少許印度莕菜存活;之後連續大雨水位升高,於是6月10日補植印度莕菜100株及菱角200株。
菱角因為一年生,至8月下旬全數不見,而多年生的印度莕菜生長狀況良好,且發現水螟蛾幼蟲、豆娘、蜜蜂及蜘蛛…等生物,逐漸形成食物鏈,假以時日,將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
鳥類調查共進行10次,記錄28科50種鳥類2,063隻次。保育類有二級保育類2科2種(黑翅鳶、黃鸝)及三級保育類2科2種(燕鴴及紅尾伯勞);而臺灣特有種則有1種(五色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