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裡悄然無聲,一如鬼魅般的狩獵者,是漆黑茅埔草原裡,鼠輩聞風喪膽的致命天敵……」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於2023年底發表草鴞保育紀錄片《星空獵手》,在4月13日於內惟藝術中心電影院首度公開播映!
現場有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副分署長、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科長及台灣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蒞臨,過程順利圓滿。
草鴞,是臺灣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貓頭鷹,因晝伏夜出且主要棲息於濃密的草叢中,不易發現,卻也因生存環境與人類生活環境重疊,在人類的開發下面臨生存危機卻不易察覺。本紀錄片呈現高雄鳥會20年的草鴞保育之路,本次播映活動希望透過紀錄片的方式,讓更多民眾認識草鴞這個物種,以及鳥會多年來對草鴞保育工作的投入,呼籲重視瀕危物種的棲地保育,為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付出行動。
保育瀕臨絕種猴面鷹 民間到公私部門協力合作
2000年,高雄鳥會於旗山中寮山推動生態據點紮根行動,進入社區進行教育推廣、生態資源調查和社區山林巡守等,而後在中寮山的生態巡守中,尋獲了全臺灣首度野外發現的草鴞巢位,開啟草鴞保育的行動。
過去草鴞與農民有非常多的互動,對臺灣南部淺山地區的老農民並不陌生,然而隨著人為開發,草鴞變得稀少且面臨各種威脅,現在已公告為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需要人為介入以免草鴞消失。草鴞面臨鼠藥毒害、鳥網和棲地消失等問題,高雄鳥會草鴞小組長期進行生態監測,走入淺山地區荒野和濃密的草地,尋找草鴞可能的棲息環境,然而行動中陸續發現的草鴞屍體,草鴞的處境令人擔憂。
2011年高雄鳥會與保育主管機關林務局(現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共同舉辦「草鴞保育論壇」,邀集主管機關、專家學者、保育團體等討論,而後定期辦理草鴞保育平台專家會議,進行草鴞保育工作的交流與分享,解決草鴞保育面臨的問題,其間亦受到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現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的協助。
2021年起,林務局推行生態服務給付方案,亦將草鴞列為4種目標物種之一,將勵農友轉型草鴞友善耕作,不使用鼠藥,並可架設猛禽棲架錄影,提供額外獎金;2022年,更邀集中央、地方與民間等24個單位,共同簽署「草鴞保育聯盟合作宣言」,草鴞保育聯盟正式成立,顯示政府對草鴞保育工作的高度關注,也宣示了草鴞保育工作進入到公私部門合作的階段。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草鴞
高雄鳥會拍攝、發表《星空獵手》草鴞保育紀錄片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草鴞,在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補助之下,內惟藝術中心首映會後,第二場將於5月4日在岡山秀泰影城播映;同時,亦提供高雄市國中、小及社區單位預約紀錄片播映或草鴞保育宣導講座,以目前有草鴞紀錄的旗山、田寮、燕巢、路竹、阿蓮、岡山、橋頭、大樹及大寮等行政區為優先,到校園及社區宣導草鴞保育工作。高雄鳥會希望草鴞保育宣導工作不限於高雄地區,接下來能到其他縣市進行《星空獵手》草鴞保育紀錄片播映,而草鴞保育工作也能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