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新聞稿:山陀兒颱風對黃鸝棲息的樹木影響衝擊建議
山陀兒颱風對高雄地區黃鸝棲息的樹木影響衝擊建議
10月初山陀兒颱風來襲,高雄地區黃鸝使用的樹種有20種受影響,回報的96筆樹種的資料中,有高達69.8% (67/96)樹木黃鸝無法再使用,災情慘重!
今年黃鸝築巢的巢數有58筆,回報的巢數(樹)有47筆,佔79.3%(47/58)。有26棵巢樹明顯受損,佔48.1%(26/54),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巢樹應該無法再提供黃鸝進行繁殖,恐增加未來黃鸝選擇巢樹的困難,影響其繁殖成功率。在總回報紀錄20種樹中僅樟樹、榕樹及苦楝3種為臺灣原生樹種,其餘均為歸化或栽培豢養種,數量上3種原生種僅10棵,僅佔紀錄總數量的10.4%(10/96)非常少;因此高雄鳥會在此呼籲高雄市政府:加強種植原生大型喬木與低矮灌木等本土樹種,以增加生物多樣性與對抗極端氣候的韌性;讓我們藉由這次颱風的衝擊,學習更多因應對策並做好更周全的準備!
調查說明:
2024年10月3日山陀兒颱風登陸高雄,在高雄刮起破紀錄的17級風,造成許多樹木倒塌或損傷,高雄鳥會黃鸝保育小組回報黃鸝棲息樹木及巢樹情形,共計收到回報資料98筆,其中鳥松區就有37筆佔超過1/3(37/98=37.8%),其次是鳳山區有29筆回報,此兩區正是黃鸝普查及繁殖調查最大的熱區。回報紀錄中,樹木狀況為整株倒塌有18筆,主幹折斷有23筆,側枝折損有26筆,只有29筆是輕微損傷的紀錄,另有2筆為範圍照,非單株樹木,狀況為部份倒塌。
樹種方面,有記錄到樹種(96筆)資料中,樹木種類有20種;黑板樹的紀錄最多,有34筆,其次為吉貝木棉11筆、雨豆樹10筆、桃花心木9筆及榕樹8筆,其他樹種為1-4筆紀錄較為零星。整株傾倒有18筆,其中以榕樹(6筆)最多;主幹折斷有23筆,其中吉貝木棉(6筆)最多,其次為黑板樹(5筆);側枝折損有26筆,其中黑板樹(7筆)最多,合計3種樹木無法提供黃鸝再使用(共67筆),佔69.8%(67/96)超過2/3,災情慘重。
圖1、受損狀況判斷–整株傾倒
圖4、受損狀況判斷–主幹折斷
圖3、受損狀況判斷–側枝折損
圖4、受損狀況判斷–輕微受損
巢樹方面,過去到今(2024)年有黃鸝築巢過的巢樹有54筆(98筆紀錄中),其中又有47筆是今年有巢位的巢樹,今年調查到的黃鸝巢位總計58巢,有回報的巢樹比例是79.3%(47/58)。總巢樹回報資料中,紀錄最多為黑板樹31筆,佔總回報筆數57.4%(31/54);54筆巢樹回報資料中,整株倒塌有6筆,佔11.1%(6/54),主幹折斷有10筆,佔18.6%(10/54),側枝折損有10筆,佔18.6%(10/54),總計有26棵巢樹明顯受損,佔48.1%(26/54),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巢樹應該無法再提供黃鸝進行繁殖,黃鸝需要重新選擇別的巢樹使用。
20種樹種中,僅樟樹、榕樹及苦楝3種為臺灣原生樹種,其餘均為歸化或栽培豢養種,數量上3種原生種僅10棵,佔紀錄總數量的10.4%(10/96)非常少;在巢樹回報資料中,原生樹種更是完全沒有紀錄,全面皆為歸化或栽培豢養種。建議主管機關未來在植樹時應優先採用原生高大喬木,如苦楝及樟樹皆是很好的選擇。
黑板樹為本次回報最多的樹種,在總回報數量上有34棵,佔回報總紀錄的35.4%(34/96),然而倒塌、折斷及側枝折損無法提供黃鸝使用的67棵樹木中,黑板樹只有13棵,佔總數的19.4%(13/67);巢樹回報黑板樹有31棵佔比57.4%(31/54),明顯受損的26筆紀錄中黑板樹僅10棵,佔38.5%(10/26)。紀錄顯示,黑板樹為目前黃鸝活動或築巢繁殖的重要樹種,且在颱風過後受損的相對比例很低,是較耐強風的樹種。因黑板樹為歸化種,且其根系破壞性強,雖然建議勿再種植黑板樹,也不須全部移除;可對生長不佳的植株個體進行適當的疏伐以減少其密度數量,然而未來對既有的黑板樹進行維護修剪時,應該注意適當保留其側枝,以提供黃鸝使用。
黃鸝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偏好於高大喬木活動或築巢,高雄市得天獨享,在市區的公園、校園及高爾夫球場有著許多黃鸝喜歡的環境,甚至行道樹上都有黃鸝活動或繁殖,是臺灣六都之中在市區最容易見到黃鸝的都市;此次山陀風颱風對黃鸝巢樹的破壞,可能造成長期的影響與繁殖成功率降低,高雄鳥會提出呼籲,隨著氣候變遷,像山陀兒這樣的颱風可能會越來越頻繁,高雄市的高大喬木應該受到足夠的保護與管理!
此外,更要加強原生大型喬木與低矮灌木等本土樹種的補植,以增加生物多樣性與對抗氣候的韌性,讓我們藉由這次颱風的衝擊,學習更多因應對策並做好更周全的準備。也建議各機關或廠商在進行修剪前,應先邀集鳥會或專家學者至現場確認有無黃鸝築巢跡象,勿貿然進行或過度修剪,共同維護高雄都會區裡最珍貴的保育鳥類與綠地環境!
感謝黃鸝調查小組成員努力調查與回報資料:張進隆、吳寶鳳、李委靜、李姿瑩、李怡慧、宋一鴻、卓秋燕、曾志成、楊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