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講座
★ 每月第二、四週的週四晚上於鳥會會館舉辦(高雄市前金區中華四路282號6樓)
02月09日 (四) 19:30 ~ 21:30 |
生態講座 |
邱南殼 地質人 |
大自然一直用岩石來記錄地球的歷史,而水也是大自然的藝術家,依據不同的岩石和地層刻畫出高低起伏多樣的地貌。臺灣屬島嶼型氣候,每年3-10月是降雨最多的時期且大多為短時間大降雨量,因土壤無法快速吸收,導致大量雨水流入溪流、大海,也造成崩塌、土石流等災害。降雨若要轉成地下水資源,得要看降雨、地表土壤等條件,高雄雖然不是盆地,但四周都有山的環抱,其地下水資源是如何分布呢?歡迎來討論、交流~ |
||
02月23日 (四) 19:30 ~ 21:30 |
生態講座 |
邱彩綢 |
鳥人透過長期觀察鳥類在鹽田濕地環境的使用模式進一步起來改善棲地環境的行動。 這次的主角是東方環頸鴴,一隻終年在台灣都可以看見的普通水鳥,數量隨著遷徙季節增加,每年二到七月部分個體留在台灣繁殖,藉由繫放可以知道牠們的平均年齡以及對繁殖棲地的忠誠度,累積多年的調查資料,知道牠們的繁殖成功率會隨著當年的雨水與鹽田濕地的管理有關係。 鳥人收集多年的繁殖資料,找出可以改善棲地的方式及期待跟管理單位進行溝通,藉由水門操作來提升牠們的繁殖成功率,同時藉由水位管理建構一個適合不同水鳥的濕地環境。 |
★三月份專屬的猛禽系列推廣講座
03月02日 (四) 19:30 ~ 21:30 |
生態講座 (猛禽推廣講座1) |
鄭政卿 |
台灣出現的日行性猛禽才30多種,但怎麼還是不太認識呢?每種鳥類的特徵形態各有千秋,猛禽又和常見鳥類有部份差異,從基本的鳥類形態來認識猛禽,是最基本的課題! |
||
03月09日 (四) 19:00 ~ 21:00 |
月會演講 (猛禽推廣講座2) |
王李廉 |
鳳頭蒼鷹及松雀鷹是台灣少數在都市有繁殖紀錄的日行性猛禽,其中鳳頭蒼鷹約在2000年之後進駐台灣各大都會區,而松雀鷹則是偶見有進入市區繁殖的個體。猛禽會自2013年起展開台北都會區的猛禽觀察,研究牠們如何利用破碎的棲地、人類活動的影響與城市中獲得的食物資源,2017年成立猛禽救傷站後,也希望能了解人類活動對牠們的衝擊與威脅?這些研究除了增加對牠們的了解,也希望能讓民眾從生活環境的四周觀察猛禽進而走入自然,並開始關心台灣生態議題。 費用:會員50元,非會員150元 |
||
03月16日 (四) 19:30 ~ 21:30 |
生態講座 (猛禽推廣講座3) |
李俊輝 |
2007年看過鳥友拍攝大冠鷲繁殖照片,沒想到時隔多年,在一個偶然機會也有幸參與大冠鷲的繁殖紀錄!自2022年5月初至7月上旬,往台南山區共跑了10趟,而且在高聳的棚架上守候時,還得要忍受濕熱天候、蚊蟲侵擾、雷陣雨洗禮,不過在目睹幼鳥順利飛離巢位的那一刻,只覺欣喜與感動,之前所有的辛苦等待都是值得的~~ |
||
03月23日 (四) 19:30 ~ 21:30 |
生態講座 (猛禽推廣講座4) |
鄧柑謀 |
東方蜂鷹會隨著季節在台灣島內進行短程遷徙,已被學者確認台灣所見的東方蜂鷹其實都是留鳥;對半屏山而言則是短暫停留與過境。根據2022年秋過境猛禽調查,數量最多的是東方蜂鷹,共323隻次,佔過境猛禽總數量的53.83%(323/600),單日紀錄數量最高為24隻;調查期間有56天記錄到,佔調查天數90.32%(56/62),是過境半屏山的猛禽中最為常見。半屏山可見的居留性猛禽以大冠鷲、鳳頭蒼鷹最為常見,而大冠鷲因體型大、特徵明顯,所以容易辨識,每年7-9月為其主要換羽期。想知道大冠鷲換羽的順序、過境半屏山蜂鷹的樣態,歡迎來聆聽了解。 |
||
03月30日 (四) 19:30 ~ 21:30 |
生態講座 (猛禽推廣講座5) |
猛禽調查志工 |
猛禽調查志工們的喜怒哀樂,猛禽調查發生了什麼事呢?特別邀請陳添彥、徐伯毅、蔡喬木、黃春霏、黃春霏...等猛禽班學員分享。 |